行業資訊 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資訊

設備采購熱火朝天 !2000億 ,效果為什麽堪比“核爆”?

發布時間 :2022-10-11 訪問人數 :997
眾所周知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 、消費 、出口 ,其分別的資金來源分別是財政支出 、居民收入和海外 。

將理論套用到醫療行業 ,實際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除了出口外 ,投資和消費主要的承載場所都是醫院 ,無論是醫療新基建擴大內需 、還是居民醫療支出提升 ,都需要在特定的醫療機構場景實現 ,所以醫院財政壓力 、開放程度都對整體醫療行業的繁興起到關鍵的作用 。

受到9月中旬監管層釋放的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刺激 ,國慶前器械板塊帶動整個醫療板塊進行了幾天的反彈 ,為什麽該政策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除了醫療板塊本身經曆了長時間調整 、估值低之外 ,實質上一定程度緩解了部分醫院存在的資金壓力 ,達到一定投資拉動內需的作用 。

這裏不得不提的是 ,公立醫院近幾年的收入結構變遷和財務情況變化 。

2019年 ,我國藥械集中采購大幕拉開 、DRG付費改革工作開始廣泛試點 ,深刻影響了公立醫院的收入支出結構 ,主要核心的體現在於藥品收入占總營收比重不斷壓縮 ,這兩項原本的盈利中心業務迅速轉換為成本中心 。

據招商銀行專項債部門統計 ,2019年我國公立醫院全年盈餘1467.98億元 ,高於2018年的737.99億元 ,且三級公立醫院平均盈餘為4510.1萬元(當年虧損的三級公立醫院不足20%) 。


情況急轉直下 。

2022年7月國家衛健委公布“國考數據” ,2020年2508家參評三級公立醫院中 ,43.5%的醫療盈餘為負 。

由於2020年是疫情首年 ,很多人把問題歸咎在新冠 ,實際上公立醫院虧損更核心的原因在於國家將為患者支出減負放在首位 ,原本醫院的頭號盈利端被砍去 ,同時一係列的政策嚴格規範公立醫院的收費標準 ,使得醫院的收入下降 ;同時 ,集采&醫保談判的“騰籠換鳥”並未有效轉移到醫療服務收入上來 ,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 ,公立醫院的壓力也驟增 。(2012-2020年公立醫院收入主要構成 來源 :健康界)


以前陣子引發熱議的“亞洲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公布2021年成績單為例 ,平均每天營收近6000萬 ,雖然數字使一眾吃瓜群眾感歎 ,究其內核 ,公立醫院虧損困境顯現 。


鄭大一附院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1年年末結轉和結餘約為10.56億 ,2021年初該數據約為9.26億 。

但仔細分析 ,鄭大一附院年度總收入約為218.77億元 ,其中186.06億是事業收入(可以理解為一般的主營業務收入) ,還有22.91億的其他收入和約9.8億的財政撥款 。

鄭大一附院年度總支出為208.34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撥款 ,那麽醫院堪堪在盈虧平衡線上 ,而如果其他收入也沒有的話 ,“亞洲最大醫院”將會陷入虧損 。

盡管一直在強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的屬性 ,但如果從財政撥款對於醫院財政的影響 ,鄭大一附院的財政撥款收入占比僅為4.48% ,似乎影響並不像想象中這麽大 。

價值醫療顧問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梁嘉琳在“健康國策2050”提到 :在深化醫改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之後 ,公立醫院形成的虧損被要求由六個渠道補償 ,包括 :政府投入重點是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 、重點學科發展 、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 、政策性虧損補償 、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專項補助 。過去相當一段時間 ,許多地方都沒有將中央部署落實到位 。

這裏 ,其實解釋了前文提到的政策影響力之大的疑惑 。

據天風醫藥楊鬆團隊統計 ,截至10月7號 ,已經有超過12個省的醫院獲得醫療設備貼息貸款發放 ,總額接近20億人民幣 。


而這次落實的速度 ,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

自9月13號國常會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以來 ,距最快獲得貸款發放廣東陽江的醫療機構 ,僅僅用了半個月 。

當然 ,醫院除了滿足政府文件中提出的要求配備必要設備外 ,更新采購更多或許是利潤中心的設備 ,包括影像設備 、檢驗設備 、手術設備三大塊 。

1)影像設備

在天風醫藥統計的貸款發放的21個落地項目中 ,有4個都提到了核磁共振(MRI)或醫學影像設備的字眼 。

其實 ,過去兩年醫學影像設備行業業績加速 ,非常依賴於醫療新基建的推進 ,專家指出2022年的設備采購增量很大一部分都是新基建支持的 ,不然行業容量下降可能更多 。

眾所周知 ,醫療設備有較強的周期性 ,相當一部分設備大約7年才進行更換 ,這一波高峰過去後等機會再來 ,時間漫長 。

影像設備另外的機會在於耗材 ,在設備鋪設的足夠多之後 ,大醫院的CT 、核磁1-2年就要更換一次核心耗材(球管) ,比如256排CT的球管就要150-200萬 。

目前 ,國產中高端影像設備的龍頭是聯影醫療 。


2)臨床檢驗儀器

檢驗科目前是醫院重要的利潤中心之一 ,所以提升整體的檢測能力和檢測效率也可能是部分醫院申請貸款的目的之一 。


在眾多的檢驗儀器中 ,化學發光流水線是價值較高 、產值較大的核心設備之一 ,目前國產IVD廠商中邁瑞醫療 、新產業 、安圖生物 、亞輝龍 、邁克生物等相關產品的性能已經逐步靠近進口廠商 ,在采購國產政策的倡導下 ,國產IVD公司有望取得更多三級醫院的市場份額 。


3)手術&手術室設備

內窺鏡是本輪行情中走勢最強的細分板塊 ,存在即合理 ,其被市場認可的內在邏輯包括三方麵 :

● 順應大的政策方向 :內鏡設備及耗材可用於診斷與治療,在各個科室廣泛應用 ,並且應用於各類微創手術中 ,一定程度加快了醫院的病床周轉 ,順應了DRG政策實施的大方向 ;
● 業績確定性強 :以軟鏡公司為例 ,開立醫療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的淨利潤為1.48億-1.88億 ,同比增長62.38%-106.26% 。而另一家公司澳華內鏡則是新產品係列即將麵市 ,具備較強放量預期 ;
● 國產替代率低 :據東方證券統計 ,國產醫療設備中內鏡早期受製於設備性能 、醫生習慣 、市場教育等因素 ,國產化率較低,這波政府鼓勵國產替代和醫療新基建的浪潮助力國產內鏡行業快速發展 ;


除內鏡外 ,手術&手術室設備包括血氣分析儀 、麻醉劑 、吊塔 、手術機器人 、動態空氣消毒機等等大量設備 ,從各家公司擅長領域來總結 :華康醫療在院內感控設備層麵(吊塔 、消毒機)較為出色,理邦儀器在血氣分析儀有一定特點 ,手術機器人則是微創更為領先 ,“一哥”邁瑞則是能夠提供相當一部分設備解決方案(麻醉劑 、監護儀等) 。

結語 :對於醫療行業 ,最悲觀的時刻或許已經過去 ,可能國家財政支持隻是一個開始的信號 ,隨著未來政策的放寬 ,三駕馬車中至少有兩駕會成為行業公司反攻的重要動力 。

2006-2018 Copyright 南京大獎國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